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避免哪些提问方式?

日期: 栏目:欧洲杯 浏览:53 评论:0

  因为太长,我贴到博客上了,没兴趣看的人不用点击这里:http://www.wangxiaofeng.net/?p=7574

  资深媒体人王小峰:问问题不能太蠢

  作为记者,我采访的时候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提问。我以前说过,我不是个合格的记者,因为我没有好奇心和交流欲望,尤其是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而这两点恰恰是做记者最应该具备的条件。我早知道做记者该具备这两条我早去干别的去了。每次采访,我几乎都是硬着头皮去完成任务。采访的内容出来,我自己很清楚,满意度也就是及格。

  虽然我不是个好记者,但我相信我还算个好一点的老师,带实习生,如果他们想将来当记者,我会一点一点把经验告诉他们,让他们注意在采访过程中该注意什么,避免很多媒体记者采访时经常犯的错误。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媒体的从业人员素质越来越差,本身做记者不是赚钱的行业(拿红包的除外),所以很多有追求的人在考大学之前就回避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而且,做记者很多时候需要良心,在一个良心连狗都不想吃的年代,谁愿意做记者呢?即使做了记者,无良又会污染这个行业。从媒体终端看到的结果就是,记者问答式采访变得越来越片汤化、模式化,那些还在学校念书等着走向新闻岗位的学生可能真的就把白纸黑字上的那些糟糕的访谈当成了范文,等他们当了记者,会变得更糟糕。

  做记者,提问时一定要记住一点,要问叫问题的问题。举一个例子:

  穆里尼奥带着国际米兰到鸟巢比赛,输给拉齐奥,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穆里尼奥抱怨鸟巢的草皮太差,影响了国米的发挥。有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在同等的鸟巢场地条件,为什么拉齐奥取得了胜利?”穆里尼奥回答:“我终于知道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行,你们的足球记者提的问题太业余,你们似乎不大懂得足球。你们中国人赢得了很多项目,只有足球不行,你们的问题离高水平记者的问题太远了。”

  穆里尼奥确是没有说错,他非常不客气是因为记者问了一个不叫问题的问题。如果你认为记者问的问题很正常,那你一定经常问这种不叫问题的问题。

  “叫问题的问题”,不是说你说出一个疑问句就叫问题,而是:

  一、问题提出来公众会关心,又不能去迁就公众;

  二、切中被采访者自身形成的信息团的实质(比如李娜是体制外的运动员,也是在一个中国人不擅长的体育项目上拿到了冠军,综合诸多因素,结合她的经历,你自己会形成一个李娜的信息团,然后逐步把这个信息谜团用提问的方式解开);

  三、不要让回答者用一本书的信息量回答你的问题(我记得以前有个人问我“什么是摇滚乐呢?”我说:正好我编了一本书《欧美流行音乐指南》,一千多页,您从头翻到尾就知道了。);

  四、能让被采访者在回答之前经过短暂思考,问题具有尖锐性、挑战性。但不是为了难倒对方或是让对方尴尬,而是让对方通过思考给出的答案更加精彩;

  五、先去想像一下别的记者可能会提出什么大陆货的问题,然后你回避掉;

  六:不要问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或者说被采访者不了解或不擅长回答或者她的回答不具备实际意义的问题。比如你问李娜“怎么看中国足球队挣钱多水平差”,就是个弱智问题。现在很多媒体喜欢挑拨事端,用来吸引读者关注,实际上就是一个动用公共资源的长舌妇;

  七、尽量用简短的语言把问题讲清楚,我常见到有人提问能说三分钟,最后回答的人都忘了前面问的是什么了;

  八、不要问被采访者回答国家总理或者国家主席该回答的那些天大的问题,他要是能回答你就没机会采访他了;

  九、不要问大而无当的问题。如果您采访一个老艺术家,千万别问“您怎么看待您五十多年的艺术人生”这类让人无从下嘴的问题;

  十、问题中不要带“最”,因为回答者给你的答案多是假的,让你这个问题变得毫无意义。

  十一、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被采访者然后让他回答“是”或“否”,比如:“你这次拿了世界冠军时不是很激动?”“你这次当了女主角是不是很开心?”这是我公安人员办案询问时常用的一种提问方式;

  十二、不要问人家对某些事情怎么看,这种提问你得到的答案往往没有价值或者回答者在说违心话;

  十三、采访时尽量用小的话题引出大的内容;

  十四、不要问你本该掌握的常识但没掌握还要问被采访者,他会觉得你很无知,会认为你功课做得不够。比如你不要问崔健“什么叫吉他失真”,不要问易中天“诸葛亮本事那么大为什么没有成为五虎上将”,他们会把你从窗户扔出去的。你别笑,确有此事。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之所以我们记者采访爱问上述可能出现的无聊问题,跟小时候接受教育的方式有关,也跟大学里新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关。老师都喜欢教理论,不喜欢从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我们的教育喜欢教你一些虚无的东西,往往大而无当,形成一种不好的思维方式。而采访是从细致具体问题入手,对被采访者是层层剥茧的过程。不管怎么剥,你都要一直认清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谈论话题的核心是什么。至于什么叫是问题的问题,这里没有一个看到就会的标准答案,但有一个你不愿意接受的标准答案——不断学习。你的经验、阅历、判断、反应、逻辑、知识、理解……都会影响到你采访的质量。换句话说,干什么都需要这个。

  

  我觉得……保持智商在线就行……

  以下答案提炼自我的知乎Live课程「手把手教你写故事:捕获读者的秘密」,欢迎点击链接了解: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

  我们可以正向阐述这个问题。通过彭博社记者纽交所采访马云的案例(全文附末尾),看看采访这门艺术应该如何掌握。

  本次采访流传很广,除了事件本身引人瞩目外,隐含其中的沟通技艺更值得我们提炼和借鉴。

  如果我们再考虑采访全程仅5分钟,攻防双方准备之充分,现场之急智,语言及肢体的表现力,都很值得反复观摩。以下我重点从采访者角度剖析。

  一、 充分准备、规划。不难看出,记者的提问非常有序,是分轮次的,从重要到次重要。暖场——美国股民关心的问题——美国企业关心的问题——阿里的情况——个性化问题。这样的排序就像消息稿的倒三角结构,在混乱的现场,即使随时中断,也将损失减少至最低。

  二、 提问精确简洁。除了暖场寒暄,所有问题都直截了当,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最准确的问题,不用“你怎么看……”这类极度开放实质偷懒的提问。

  三、 不复合提问。每次保证只问一个问题,然后快速推进。不像很多“演讲家”式记者,一分钟都没问完一个问题,还要接采访对象的话抒情,这非常灾难性。

  四、 适当追问又不纠缠。例如在收购雅虎这个问题上,记者追问了两个小问题,都适可而止。有互动又不至于咬住不放。

  五、 不抢戏。记者全程都很尽职地充当桥梁,让焦点始终在主角身上。既不机械木讷也不过度夸张而抢戏。

  六、 举重若轻。无论多么激烈的交锋,末尾都留一个充满个性、有趣、温馨的结尾。除了让收官更自然,也烘托受访者的特色和亲和。

  马云带领阿里巴巴在华尔街纽交所上市敲钟当日,美国知名财经媒体Bloomberg的记者在现场对马云进行了采访。以下为采访文字实录:

  (前奏:暖场问题)

  记者:这位是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及其共同创立者——马云!祝贺你!第一个问题,您从一开始就坚信阿里巴巴能发展壮大,尽管彼时互联网刚刚兴起。当时有人说您疯了,您是怎么回应的呢?

  马云:正如今天我们留给每个人的纪念——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梦想。(试想)梦想成真的那一天会怎样呢?15年前,我相信互联网会改变中国、会改善整个世界。无论人们相信与否,无论我们成功与否,总有人会在互联网大潮里功成名就。但如果你不去日复一日地奋斗,谁也不会有天生的机会。我当时也没有确切地想过今天会站在这儿。

  (第一轮过招:美国人/股民最关心的问题,怎么用股民的钱,要买美国的公司吗……)

  记者:您要怎样运用新的资本?想买雅虎吗?

  马云:他们打算卖吗?

  记者:你考虑一下不?

  马云: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建设一个公司,而不只是一直买公司。我要确保我们的"生态圈"帮助"小家伙们"(指小微经济),任何能够帮助小微经济成长的事情,都在我们阿里巴巴考虑的范畴。

  记者:您和玛丽莎·梅耶尔(雅虎CEO)聊过吗?

  马云:几个月前我们聊过,昨天她还发给我一封邮件,表示恭喜与感谢。

  (第二轮过招:阿里什么时候开拓美国市场,美国公司如何去中国淘金,美国企业主、创业者更关注,范围次之)

  记者:您认为,作为一个全球公司,要处理好和中国政府的关系,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马云:作为一个全球公司,和任何政府打交道都是麻烦的。如果想获得好的发展机遇,那就需要处理好政府关系:与他们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解决他们的问题,并告诉他们你的问题。好机遇来源于良好的沟通,这就是我们过去15年中的发展经验。总体而言,"与之柔情蜜意,但就是不嫁",这是我们处理与政府关系的哲学,保证能解决政府想要你自己解决的问题。

  记者:您提到过,在美国的业务非常重要,(阿里开展美国业务)有时间表吗?我们什么时候能看见您在美国大展身手?

  马云:我们已经在美国试水帮助小微经济发展,在加利福尼亚、华盛顿特区,帮助他们出售美国樱桃、阿拉斯加海鲜……我们愿意做得更多。阿里巴巴来美国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向小微经济业者提供帮助,我觉得有太多事情值得做,而非纯粹的竞争。

  记者:据传,阿里巴巴会与亚马逊建立一个合资公司,这种传言靠谱吗?

  马云:哦?真的?你告诉我之前我都没听说过!我有兴趣与各个公司对话,一如既往,任何个人或组织,如果有志于帮助发展小微经济,我都期待与之对话。

  记者:许多美国公司尝试在中国发展,也有许多美国公司在中国败下阵来。然而还是有很多美国公司想要去中国淘金。你认为他们犯了什么错?

  马云:我觉得,进入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市场,你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不是仅仅派出职业经理人就能摆平的。我的观点是:取悦你的顾客,大于取悦你的老板。你要确保,被派去开拓新市场的人,有耐心与时间去了解市场。比如阿里巴巴,我们主要面向"小家伙",因为"大个头"在中国已经有了市场地位,"小家伙"才需要我们这样的平台帮助,这是最让我们兴奋的业务。

  (第三轮过招:阿里的相关策略和情况。对美国人来说,关注度更次之)

  记者:阿里巴巴的成功,包含其惊人的多元化商业模式,我很好奇,您会否定什么样的商业计划?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马云:我会否定很多点子,作为CEO,我需要对各种"机会"说不,如果我都认可,我每天将面对5000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但是无论认可与否,我的决断要基于阿里巴巴的使命——让交易变得更简单——这才是我们会考虑的事情。如果有人跑来跟我说:你去做这个生意吧,很赚钱!我对这个不感兴趣。

  记者:你几年前从CEO职位上离任,现在是阿里巴巴的主席,你现在还是阿里巴巴实际上的CEO吗?

  马云:不,我现在是董事会主席。我现在的时间主要用于培训人员、处理与各国政府的关系、帮助小微经济发展,再就是进行全球扩张。主要是战略性的思考,不再负责具体的操作了。

  记者:您总是让人惊讶,下一次您会带来什么惊喜?

  马云:就来了,就来了。

  (第四轮过招:收官,个性化问题,凸显轻松和趣味。)

  记者:您打算怎样和董事们庆祝上市呢?

  马云:我们昨晚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大家都哭了。15年了,我们也完全没想到,自己能走到这一步。我们在聊我们应该感谢哪些人,我们感谢客户、年轻人,感谢那些不是我们自己的人。这就是让他们(8位阿里"生态圈"的代表)上去敲钟的原因,因为我们相信:15年来,我们努力的目的是让这些人收获成功,也唯有他们的成功,我们的成功才真正开花结果!

  记者:您喜欢唱卡拉OK?

  马云:是的,谁都喜欢唱K,但是我现在没有时间,再老一点或许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唱歌。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不要用“反问”代替“提问”,否则会激怒采访对象。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避免哪些提问方式?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避免哪些提问方式?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